厦大刘峰教授: 找寻会计的理论基础
青年会计人联合发起会计领域NO.1高端自媒体
传播会计前辈思想,引领青年一代成长
因缘分相聚,因互助成长,因智慧光华
什么是会计?人类社会为什么需要会计?会计在人类社会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不同形式的组织中,会计的作用有什么不同?制度环境对会计的具体影响及其传导路径是什么?制度形塑会计,会计反作用于制度的具体表现是什么?针对这些问题,2014年会计名家培养工程入选者、厦门大学刘峰教授从会计史、学术史的角度看会计的本质,提出从会计与社会关系的角度重塑会计理论,为会计的“实至名归”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现摘录于此,敬请欣赏!
找寻会计的理论基础
刘峰
经过将近百年的发展,会计作为一门科学,地位没有发生实质性或显著的改变。会计不被认为是一门有多大价值含量的科学;会计的研究成果仍难登大雅之堂,进不了科学圣殿。人们提起会计,往往会说会计不过是“记账”、“算账”,甚至将其与“假账”相联系。虽然会计理论研究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企业理论和市场行为等方面,作用不容忽视。但是,会计理论仍然没有形成内在自洽、能够与经济学和财务系理论相媲美的理论体系。无论是在大学,还是科学界,会计学科自身的研究成果,往往不被科学界认为有科学含量。
现有的会计理论,总体上是从会计学科的内在规律性特征出发的,“就会计论会计”。例如,作为会计理论集中体现的财务会计概念结构,就是以财务报表及其构成要素等为核心内容的,期望构建的是一个内在逻辑一致的“闭环系统”。目前所说的会计理论,特别是财务会计理论,总体上不关注会计与社会的关系,或者,没有将这部分内容纳入会计理论的基础框架中;实证会计研究将会计放在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利益相关者相互信任的视角进行分析,将会计的理论基础从会计自身向外部拓展,显著地提升了会计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但是,它们仍然依赖财务或其他学科理论(如代理理论等),解释会计的影响与被影响。会计仍然缺少自有的理论基础。只要没有自身相对独立且具有普适意义的理论基础,会计学科在科学殿堂中的地位就只能是“侧身”其间,而不是堂堂正正地拥有一席之地。
找寻会计的理论基础,让会计“实至名归”,重新获得应有的社会地位与认知,是会计学界共同的任务和使命。
如何找寻会计的理论基础,笔者也不得其要。但是,经济学理论的发展,或许对我们会有所启发。
众所周知,在亚当·斯密等经济学巨匠之前的时代,关于商品买卖与交换的商业活动,同样是没有理论的,社会对商人“形而下之”。在莎士比亚的眼中,商人大概都是“夏洛克”,与吸血鬼无异;我国传统的重农轻商,认为“商人重利轻别离”,甚至“无商不奸”;商品买卖被认为不仅没有学问和科学合理性,简直就是“祸国殃民”,应该禁绝。正是亚当·斯密和他的同侪提出了包括交换理论在内的一系列基础理论,特别是供给需求曲线与均衡理论等的提出,让传统上“形而下”的商品买卖活动,升格为一种人类社会的基础性活动。另外,正是由于缺乏类似于供求曲线一类的理论,会计学的地位目前仍然徘徊在科学殿堂的边缘,社会对会计的认知也常常与“做假账”联系在一起。
另外一个事例是科斯与科斯定理。罗纳德·科斯(Ronald Coase)早年从事一系列成本会计的研究,推动提出“机会成本”概念。他运用成本分析手段,“发现”市场交易的运用是有成本的,并以此来解释企业存在的理由。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的交易成本及后续的社会成本理论,都被视为经济学理论,鲜少有人将其视为会计学理论。科斯也被标签为经济学家,而不是会计学家。可能的原因是:当年的会计界,或者所谓“正统”的会计学术界主要关注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而忽视研究会计信息在企业、市场、政府乃至人类社会运行中的作用;会计理论主要涉及会计信息的产生、传递与应用的微观层面,而不被希冀能够用来推动人们更好地理解企业、市场、政府与人类社会的运行与合作。换言之,会计理论研究将自身限定在一个“专业”或“专门”领域,从而放弃了原本属于会计的广阔舞台。
找寻会计的理论基础,让人们对会计的认知能够配得上会计真正应该享有的荣誉与地位,是会计学界的共同任务。完成这一任务,需要会计学界的共同努力。
刘峰,厦门大学会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财政部会计名家培养工程入选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会计基本理论与会计准则,管制环境下的审计、税收、企业并购等。
本期编审人员
执行编辑 |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杨宜靓
审核编辑 | 福建农林大学 全 进
终审 | 西北师范大学 杨 阳
主编|北京交通大学 水皮(李高波)
—如果喜欢,快分享给你的朋友们—
我们一起愉快的玩耍吧
(图片设计:文化宣传栏目组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人才招聘信息、实习信息和工作自荐信息;联系微信610997158,介绍自己,说明事由,谢谢!